党建·思政

  •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价值意蕴

    王刚;朱继媛;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对于理解人的发展有着指导意义,在新时代表现出较高的价值意蕴。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念,将劳动创造价值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以及育人实践的重要抓手,从而促进形成新型劳动关系,创新劳动观念,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以此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并举,为新时代培养新型人才提供保障。

    2023年02期 v.39;No.243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1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区域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拓展研究——以鼓浪屿文化为例

    曾雪满;

    区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内核,是重要的教育价值载体。在不断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育载体在拓展过程中呈现一定不足和面临现实挑战。从区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成果积累中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从区域文化“三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建设实践教学载体等,将区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可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2023年02期 v.39;No.24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思考

    王文婷;王蕾;

    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以及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中,对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塑造家国情怀,提升个人品格等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思政课程应当注重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延伸学生知识面,拓展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手段,彰显社会大课堂和校园文化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23年02期 v.39;No.243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论红色文化融入“原理”课的现实意义和实践途径

    石燕;

    红色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植根于革命年代的红色实践,发扬于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红色传承。将红色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是对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现实响应,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的思想肃清,是对“原理”课程内容的丰富深化。因此,我们要抓住课堂教学,精心夯实融入的理论基础;探索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扩宽融入的实践机制;依托现代新媒体技术,大力拓宽融入的传播渠道;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全方位提供融入的各种契机。

    2023年02期 v.39;No.243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路径探索

    张鹏;刘晓霞;

    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原则,对于社会动员工作有丰富的经验。根据不同历史阶段以及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进行社会动员,是我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在新时代来临之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党组织特别是乡村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如何保证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动员能力和效率都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调研和考查,在立足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具体问题,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保障。

    2023年02期 v.39;No.243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徐永扬;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主要表现载体的思政课程迎来了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五育并举”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国高校实现综合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五育并举”育人体系中,德智体美劳必须同步推进,因为它们是相互联系,并互为支撑的整体。因此,高等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构建并不断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推动高校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在“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政要实现教育教学稳健发展,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研究,分析“五育并举”的内在逻辑,用以指导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2023年02期 v.39;No.243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10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路径研究

    茹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众化传播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传播内容、形式的构建充实与创新,另一方面要重点关注大众化路径创造,将注意力集中在大众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意愿上,朝着让广大人民群众对伟大思想真学真信、常学常新、学用结合的目标谋划传播工作,最终做到学思用结合、知信行统一。我们要用好、管好、创造好话语这一思想传播的关键载体,不断提升话语的接受程度,充分考虑思想理论内涵、受众特点以及传播平台等各类因素的影响,善于合理摆布、优化传播方式,提升传播成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大众根本思想需要的大众化传播路径。从话语这个核心要素入手,把话语转换作为思想大众化路径建设的切入点,在话语的形式、内容、观点、层次、区域等方面制定合理策略,从而更好地增强大众化传播浸润效果。

    2023年02期 v.39;No.243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孙梦函;徐永健;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不断总结、提炼而形成的宝贵财富,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的基础。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存在大学生学习认知局限与高校教育解读能力不足的问题,影响伟大建党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的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应基于对强化学习探索、拓展教育路径及加强教育合作等多种策略的运用,提升高校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应用能力,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引领作用。

    2023年02期 v.39;No.243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唐彬格;

    马克思主义理论涵盖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政治经济学等领域的内容,包含马克思关于社会未来发展形态的所有观点和学说,有着较强实效性、科学性和综合性。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通过唯物主义思想探索客观事物本质,进而对大学生心理、精神、品格及行为等层面的发展提供正向引导。目前,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支撑实施思政教育,已然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基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价值,阐述运用原则与运用要点,最终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策略,以期为优化思政教育水平和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2023年02期 v.39;No.243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路径

    徐瑞;吴莉莉;

    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多年来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教学机制的滞后及大学生学习认识的不足,严重影响思政课教学工作的稳步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应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体系,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影响力。通过创新教育策略、完善教育评估体系及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等多种方式,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教育融合提供教学保障,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及教育效果。

    2023年02期 v.39;No.243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

    李晓晴;

    对高校学生进行“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十分关键,尤其是将“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有机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政治性、合理性以及思想性。现阶段虽然有对“四史”教育尤其以党史为重点的与思政课日常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的多元化、多角度地研究与分析,然而对其进行探究的深度仍显不够。为此,本文探讨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育活动的过程,目的在于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促使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创新,从而更好推动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相互融合,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教育效果。

    2023年02期 v.39;No.243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创新

    范倩倩;

    马克思主义能够被中国接受,并且成为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无往不胜的精神支柱,这离不开其自身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落地生根,更重要的是中国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生长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中华民族日久岁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民本思想则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中国本土的民本思想与异域的马克思主义相互交融,催生出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对传统民本思想扬弃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中国结出累累硕果。

    2023年02期 v.39;No.243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人文·社会

  • 文化自信的内涵、本质特征及价值探索

    索文亮;张劲松;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文化自信建设成为目前党和国家及社会发展所追求的宏观目标。文化自信建设的相关工作在落实过程中需要了解其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这也是进一步探索和实现其当代价值的基础条件。通过分析可知,文化自信具有自主性、指向性、象征性、包容性的典型特征。在当代社会背景下,文化自信能够增强中国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有效应对多元文化的冲突矛盾、更大范围地传播弘扬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走向新征程,在时代发展大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应当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得到重视并积极培育。

    2023年02期 v.39;No.243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28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研究——以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为例

    周燕燕;

    当前,革命老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领域,挖掘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为老区乡村振兴凝聚精神动力,提供产业发展动能、营造人文社会发展环境。但是,会宁老区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仍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基础配套设施落后、融资体系不完善、展现形式单一、产品创意不足、宣传形式单一等发展困境。鉴于此,未来应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游览方式、打造创意产品、拓宽宣传渠道,助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的实现。

    2023年02期 v.39;No.243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8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农民工回流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策略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郭念华;张劲松;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人才成为乡村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农民工回流恰好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文章以吉林省回流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结构调整型、再就业创业型、政策引导型和家本位及返乡养老型等不同的回流农民工类型分析吉林省农民工回流的原因及其特征,系统阐释了农民工回流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现实依据,针对农民工回流的情况,提出了做好安置和保障工作,实现农民工社会再融入;完善激励机制,引导回流农民工参与乡村治理;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等政策回应,为更好地推进吉林省乡村振兴提供政策保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23年02期 v.39;No.243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红色影视文化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路径探讨

    李东昊;张宏伟;

    红色影视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讲述革命红色历史、重塑时代精神、凝聚民族意志的历史重任,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由于在高校中红色影视文化的运用渠道不宽、手段较为单一以及学生个人重视不够等原因,红色影视文化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功能存在弱化现象。只有不断拓宽高校运用红色影视文化的渠道、扎实推进红色影视文化进课堂、切实提高大学生对红色影视文化的关注度,才能使红色影视文化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彰显,进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023年02期 v.39;No.243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应对网络非理性现象的对策探析

    钟含笑;

    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新媒体产业随着网络建设与通信技术的成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网络非理性现象日益突出。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环境等都会受到网络非理性现象的冲击,从而影响高校学生知行统一的程度。文章客观分析了网络非理性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的困难以及高校处理的不足之处,并从不同角度提出高校的应对之策,以期利于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023年02期 v.39;No.243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的三个阶段

    薛亮;

    王元化的《文心雕龙讲疏》,以审慎的思辨、严密的考证、中西比较的视野梳理出了《文心雕龙》中的创作论线索。在王元化的文心雕龙创作论中,可以从《物色》《神思》和《情采》这三篇梳理出文学创作的发生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而王元化采用附录西方现代文论的方法,将这三篇归结为主客体关系、艺术想象、思想和情感互相渗透这三点,在体现出他本人学术研究的国际化的宏观视野的同时,也凸显了王元化龙学研究立足本土化的理论自觉。

    2023年02期 v.39;No.243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理解与反思:后扶贫时代脱贫地旅游发展困境与转向

    曹凡;袁春蕊;

    在完全消除贫困历史性问题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也逐渐转移到全方位促进乡村振兴之中。然而怎样切实解决好、调动好脱贫攻坚过程中的旅游发展,使其能够可持续地带动乡村振兴,已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在脱贫攻坚政策贯彻落实过程中,旅游发展目标的实现通常会受到经济方面的限制,并且在发展形式上规模扩大存在脆弱性特点,扶持对象精准性较低,均严重抑制脱贫地区旅游发展。在乡村振兴主要目标影响下,脱贫地应该主动转变旅游发展方向,从原本局限性乡村旅游发展经济逐渐转变为全方面、综合性的发展,从以往脆弱性规模扩张逐渐转变为稳定性、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鉴于此,文章站在理解与反思的角度,深度思索后扶贫时代脱贫地旅游发展的困境以及转向,旨在为脱贫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2023年02期 v.39;No.243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济规制导向下行政法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研究

    胡郡玮;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法在经济规制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当前越来越多学者针对经济法和行政法关系展开探讨,但是研究通常是基于法律部门划分视域展开,对部门法之间的互动关系有所忽视,不利于我国经济规制法律理论实践发展。在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环境下,行政法对国际经济法中的涉外经济规制法理念、规制协调规范具有较大影响力,在此情况下针对当前国际环境下行政法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展开探讨,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此充分认识行政法和国际经济法之间关联性,为我国涉外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023年02期 v.39;No.243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跨境电商对我国企业出口贸易成本的影响研究

    谭善尹;

    我国跨境电商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逐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新引擎”。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跨境电商行业中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中小型企业受到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在运营成本、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多方面都出现了明显的短板。文章重点探讨跨境电商对我国企业出口贸易成本的影响,希望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出制约我国企业在跨境电商交易中的影响因素,进而为企业在跨境电商领域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39;No.243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1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学前教育立法推进的路径探究

    赵阳;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有代表提出关于制定学前教育法的议案。议案提出,加快推进学前教育立法,是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健全学前教育法制体制、发展普惠安全高品质学前教育事业的紧迫需要,是主动服务于我国人口优先发展战略,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等方面的现实需要。但由于学前教育底子薄、欠账多,也存在许多问题。对此,建议提出加速推动学前教育的立法步伐,为缓解我国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推动学前教育行业新形势下的全面顺利开展奠定法制保证,因此文章重点围绕学前教育的立法推动途径开展探讨,以期给有关人员带来一些借鉴。

    2023年02期 v.39;No.243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7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党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王晶;张劲松;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治理结构中的核心力量。这就要求农村党组织必须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理清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系的同时,不能忽略个别地域农村基层党建发展失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不充分、基层民主形式化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功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提高农村集体经济质量,健全党员下基层的机制;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加强民主教育,激活党建效能。

    2023年02期 v.39;No.243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调查研究——以法律职业人才市场为例

    黄随;梁文莉;

    在“法律+AI”“人机协作”的新时代,法律职业人才市场发生了重大变革,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兴岗位的知识及能力需求对法律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懂法律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人工智能在改变法律职业业态,也在改变法律人的工作模式和思维。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机遇及挑战,是每一个法律人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2023年02期 v.39;No.243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语言·文学·艺术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赖稚洁;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美术学科的美育作用逐步凸显出来,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理渗透到高职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能够有效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而且还能够丰富高职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而让高职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学习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大限度提升高职美术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文章通过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美术教学中的渗透途径,力求达到提升高职美术教学水平的目标。

    2023年02期 v.39;No.243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职院校声乐课程中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策略分析

    马雯;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专业设置、课堂教学、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结合。基于此,高职院校可借助翻转课堂模式的优势,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实际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需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积极看待翻转课堂教学优势,并结合实际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应用策略,以便在声乐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023年02期 v.39;No.243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声乐教学中钢琴艺术指导价值的探索

    孟斯诺;

    钢琴艺术指导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艺术指导不仅履行着钢琴伴奏的职能,同时还从各个角度对声乐学生进行引导和训练,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学生成长中,几乎负责了除声乐演唱技巧以外所有的音乐教育,优秀的钢琴艺术指导能够让声乐学生的艺术审美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使演唱的审美表现大大提高。文章从钢琴艺术指导的专业素养谈起,通过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教学中的功能性价值、合作中的融合价值等方面对声乐教学中钢琴艺术指导的意义进行了探索。

    2023年02期 v.39;No.243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英语1+X课证融通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黄懿;

    1+X课证融通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转移。课程教学也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授课,而是将学生的学习、提问和解答融为一体,由灌输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目前,高职英语1+X课证融通教学改革面临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创新能力不足及教学结构设计不合理等基础问题。新时代高职英语教育改革发展,应以1+X课证融通教学为核心,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强化教师团队建设及建立长效化教学机制等教学策略,来提升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总体水平。

    2023年02期 v.39;No.243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学英语绘本中国故事口语教学个案研究

    邓娟;

    在“双减”英语教学的改革中,小学生用英语讲绘本中国故事口语学习效果的研究为数较少。文章以牛津阅读树“中国故事”系列英语绘本作为福建省某校乡村“复兴少年宫”校本课程,对6名小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验研究,探究用英语讲绘本中国故事的教学设计对提高学生口语水平(表达能力)的作用。通过对6名存在个案前测和后测的定量方法比较发现,该教学设计可以从单词准确度、句子数量和语音语调,尤其是在提高句子数量的关注方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023年02期 v.39;No.243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歌舞片《雨中曲》中主要角色的性别气质分析

    吕帛伦;

    1952年的歌舞片《雨中曲》的背景是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电影使用了许多歌舞元素来表达人物性别气质。影片运用戏剧化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对真实历史故事进行叙述,《雨中曲》中主要角色性别气质通过具体的歌舞片段展现出来。通过对性别特征的表达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可发现,内在和外在的男性气质通过舞蹈动作和内在心理情感充分表达,而女性气质则更多体现在静态的舞姿和被动的情感中,且处于男性气质的从属地位,男女主角体态和音乐、舞蹈和歌唱的完美同步标志着有声电影的诞生。探寻借助音乐与舞蹈的多样性手段对男女主人公性格、心理、性别气质进行表述的方式方法也是当代歌舞片的研究重点。

    2023年02期 v.39;No.243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理论与实践

  •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程视觉审美文化培育研究

    曹圣军;

    新媒体的技术已经深度介入到思政课程教育教学之中。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困境。为了应对来自新媒体的巨大挑战,高校思政课程必须寻求改革创新之策。视觉审美文化供给是高校思政课程应对新媒体冲击的理想选择,通过培育和开发高校思政课程的视觉审美文化能更好地顺应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的要求,引领其创新发展的新潮流和新趋势,这就要从课程属性和功能等方面不断明确高校思政课程视觉审美文化的科学培育思路,从课程全要素供给等角度开拓建构高校思政课程视觉审美文化的基本路径。

    2023年02期 v.39;No.243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微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媒体的应用

    董晓宇;

    微媒体的诞生给人们创造出一个信息量庞大且交流更加便捷的网络环境,并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转变了学生信息传递习惯,对学生的认知特征产生了改变。微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应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应用,并以微媒体为媒介,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建设,遵循微媒体信息传播的发展规律,迎合微媒体的特点明确思政教育的主导地位,创新网络思政教育模式,使教育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发挥微媒体的积极作用,以此为载体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2023年02期 v.39;No.243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三全育人”体系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研究

    吴丹;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我国提出的全新育人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三个全面”,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这三个全面统一起来,就是“三全”的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一教育体系应用对象是我国的高校,目标是为我国高校教育提供助力,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教育理念不仅仅被用在高校的课堂教育当中,还应当被用在学生社团活动等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文章以高校社团活动当中三全育人教育思想的应用为例,探讨了三全育人体系的应用,目的是为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39;No.243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教改视域下教师“微分”教学思维应用探索

    杨香娇;陈张浩;

    目前,在课程教改中有很多的方案,如教学方式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对分课堂等,但是教改的效果如何往往被很多教师忽视。那么教改的意义如何能够实现呢?教师应该建立一种“微分”教学思维。“微分”教学思维指教师可以以等量变化的时间变量对比教学改革引起的教学效果的变量情况来进行检测教改实现的效度。文章重点针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来建立“微分”教学思维,打破教改只是“喊口号、立标签”的局面,具有很强的推广意义。

    2023年02期 v.39;No.243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学+”的线性代数课程深度学习研究

    姚斌;杨红伟;杨玲香;

    深度学习是混合式学习的重要目标。线性代数是大学数学公共课之一,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有较大影响。文章从“数学+创新思维”“数学+实际问题解决”等方面入手,设计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期增强学生对线性代数课程的获得感,同时也为同类课程开展深度学习提供一定的借鉴。

    2023年02期 v.39;No.243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探究

    白晓微;

    随着我国高等级教育事业的发展,就业压力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导致学生社会心理压力增大,面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是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和前提。高校作为培养我国优秀人才的主要场所,应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两者有机融合的优势,进而促使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推动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长久发展。

    2023年02期 v.39;No.243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线上教学的中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杨亚龙;

    中医线上课程教学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打破师生互动的时空限制,丰富课程教学体系,提升课程教学实效性。目前,中医线上课程教学存在缺乏教育针对性、前瞻性及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阻碍了中医线上课程教学的系统化及科学化推进。新时期中医线上课程教学的实践,应侧重于对新兴技术的运用,并丰富课程教学实践形式。可以运用深化对外合作、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评估等多种策略,提高中医线上课程教学的综合水平。

    2023年02期 v.39;No.243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交互主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课程教育创新性研究

    王曦卉;

    目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教学环境渗透性不强、教学内容吸引力不足、教学方法多样性欠佳等问题,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高质量推进。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改革,应以加强教育亲和力、吸引力及影响力等为主体,做好对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趣味性等多种策略的运用,加强现阶段网络思政教育实践水平。因此,将互为主体的存在状态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多元化开展,是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可行对策。

    2023年02期 v.39;No.243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路径探索

    孙正伟;于永政;

    教育管理创新对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教育管理创新是对教育理论与社会发展的一种回应。教育管理是由许多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而管理理念创新是教育管理创新的核心与关键。管理理念蕴含着关于人的假设与认识,强调管理的目的及管理的关系。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者应结合教育管理创新的含义、内容及教育管理的异变,分析教育管理中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创新路径,以期提升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实效。

    2023年02期 v.39;No.243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胜任力提升策略探究

    许碧娟;

    在教育改革新形势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发展迅速,而要促进混合式教学在高校顺利开展,提升教师混合教学胜任力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首先对高校混合式教学教师胜任力现状进行了阐述,继而分析了影响教师胜任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因素、学历因素、教学动机和教学知识因素。并从树立混合教育思想意识、合理培养混合式教学教师工作动机、提升教学知识以及教师混合教学过程掌控能力等方面探讨了提升教师胜任力的有效策略。

    2023年02期 v.39;No.243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对高校思政教师“人”与“经”相统一的思考

    蔡言;

    大学生的群体年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极易在国际局势多变的大环境下受到外来不良思潮的侵害。为此,要深刻把握高校思政教师“人”与“经”的内在联系,从主体、客体、载体三个角度分析高校思政教师在实现“人”与“经”相统一的现实困境,挖掘高校思政教师“人”与“经”相统一在学生成长、教育任务的落实及国家发展全局方面的必要性,并从历史传承、立足自身、追求新知探索高校思政教师实现“人师”与“经师”的双重耦合。

    2023年02期 v.39;No.243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新文科建设及其路径研究

    陈倩倩;何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密切,这就对新文科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科专业的发展特征,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搭建立体化的人才培养平台是做好新文科建设的三大路径。合理、规范的校内、外评价机制是新文科建设能够有序开展的保障。

    2023年02期 v.39;No.243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高校化学思政育人路径探究

    梁慧;蔡可迎;

    当前,我国各学段、各学科都存在着偏重知识而忽视道德教育的问题,因此,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对学生政治素养和学科素养的潜移默化进行教育,是当前高校化学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文章以核心素养下的高校化学教学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为基点,对化学思政育人路径展开了探索和研究,力图深入挖掘化学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

    2023年02期 v.39;No.243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依托社交网络载体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潘静波;

    面对当前社交网络载体的发展现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并且其互动关系较为复杂,教与学双方之间的交流互动性较低。为此,发挥网络教育工作的引导能力亟待提高,并且社交网络载体以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需要进一步的整合与改善。所以高校应该始终坚持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以及最终方向,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工作队伍,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加强教育阵地的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出发,以利于实现网络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的发展与进步。

    2023年02期 v.39;No.243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职业教育与技术应用

  • “大思政”背景下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究

    江秀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在此背景下,中职院校为上好思政课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束缚仍然是中职思政教学无法更好满足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的重要因素,中职思政教学必须要引进“大思政”教育理念,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在中职思政课教学中引入“大思政”教育理念,不仅能够推动中职教学改革,而且还能有效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促使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使思政课教学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文章论述了“大思政”对中职思政课教学的要求,分析了当前中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大思政”背景下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策略。

    2023年02期 v.39;No.243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7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以职业体能需求为背景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张剑;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各行各业对其相关职业素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反映在体能方面,不同职业也有着各具行业特色的专业化体能需求。因此,围绕当前社会的职业体能需求开展高职体育教学,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在体育领域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提供了重要方向。文章首先明确了高职体育教学以职业体能需求为导向的现实意义,进而针对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典型问题,提出了职业体能需求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改革策略。

    2023年02期 v.39;No.243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

    吴颖;

    随着素质化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和思想道德建设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课程思政指的是通过构建和实现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开展人工智能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满足素质化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要求。

    2023年02期 v.39;No.243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张克生;张德根;

    高质量发展既是国家职业教育事业长效发展的核心命题,也是以区域经济发展、高等教育结构改革为中心的系统性工程。目前,职业教育还存在理论研究滞后、技术水平不足以及师资培养缺位等问题。所以,要强化顶层设计,明确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定位;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原则,塑造高质量的人才输出阵地;深化内涵式发展,加强专业群和资源库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2023年02期 v.39;No.243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化建设探析

    刘欣;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化建设是新时代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因素,是落实劳动教育实效的关键之举,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化实施模式中存在劳动教育课程目标虚化、内容泛化、过程异化、评价窄化的情况,亟待构建课程化标准,规范课程管理、凸显劳动教育课程的效果。根据施良方的课程编制标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化建设需构建精准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内容,规范的课程实施,多元的课程评价,为该课程体系的落实奠定基础。

    2023年02期 v.39;No.243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启示

    张弛;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均产生了巨大影响。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给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处于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应当寻求新的发展,正视机遇和挑战,对现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式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此来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和新媒体素养,强化思想舆论监管,这样才能够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水准。

    2023年02期 v.39;No.243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创新路径探索

    李利东;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规模的迅猛发展,人们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也受到了网络安全问题的困扰。因各种网络安全事件频发,社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在这一形势下,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网络安全课程,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人才。但目前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急需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基于此,文章主要论述了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特征和改革方向,探索该课程教学创新路径,以期提高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023年02期 v.39;No.243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行走课堂”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实践应用——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毛概课”为例

    王晓莉;

    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探索应用“行走课堂”,是遵循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利用思政课程教学推动学生体验社会大课堂的有益尝试。文章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课中相关知识点的实践应用为例,探索“行走课堂”实施的有效途径,得出开展“行走课堂”的经验与启示,以此提高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2023年02期 v.39;No.243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7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