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思政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价值与路径

    马红莲;黄婉霞;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之路。新时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显著优势。为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党应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路径。

    2025年07期 v.41;No.272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时代基层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机制构建研究

    孙振琳;孙擎;孙小涵;

    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是新时代引导共产党员自觉“补钙”“加油”的有效途径,是“治”与“制”的有机融合,也是“抓常”与“抓长”的有机统一。在全面审视基层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机制现存困境的基础上,着力从强化理论学习机制、夯实实践养成机制、巩固教育培训机制、完善执行监督机制、优化评价考核机制等五个方面探讨基层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长效机制,强化基层党员规则意识和思想自觉,筑牢其思想“防火墙”。

    2025年07期 v.41;No.272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演变及其当代价值解析

    王健;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重要途径。本文梳理了群众路线从革命时期到新时代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作用与创新实践。新时代,群众路线在信息化、精准化和法治化建设中得到拓展,提升了党群互动效率和治理能力。文章探讨其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应用,并结合新时代社会需求,提出群众路线在国家治理中的创新发展方向,以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现代化的提升。

    2025年07期 v.41;No.272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助力资助育人工作实践研究

    司健男;孙曼;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贯彻党的宗旨,履行党员义务的主阵地,在培养新时代高质量人才、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等方面全面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目前,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助力资助育人工作仍需不断改进。在日常工作中突破困境,高校应从“心理疏导”“志愿服务”“就业帮扶”“日常关注”四方面着手,开展“四位一体”资助育人工作新模式,探索基层党建助力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路径。

    2025年07期 v.41;No.272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地方革命文化的实践路径探究

    王欢;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地方革命文化不仅有助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同时,在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及历史使命感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便于更好基于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大学生社会担当。本文将基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地方革命文化的意义分析,探究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与地方革命文化融合的育人功能,并制定科学的融合发展教育策略,拓展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地方革命文化的育人路径。

    2025年07期 v.41;No.272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活化利用与传承

    甘迎春;于斌;

    随着时代演进与社会变迁,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承载着革命历史的精髓,更是学生思想塑造、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资源。文章分析了红色文化资源对教学内容革新、学生情感共鸣、实践能力提升及校园文化塑造方面的积极影响。同时,直面当前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中的挑战,并提出构建系统化资源体系、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技术营造沉浸式教学、强化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及提升教师素质等策略,以期实现红色文化的全面传承与有效应用,从而对当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2025年07期 v.41;No.272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与创新分析

    李春辉;

    为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与实效性,推动思政话语主权变革与话语体系的转向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应结合新媒体时代发展,加强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建设与创新。文章结合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建设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为核心,结合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研究新媒体的内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特点,总结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中面临的现实困境,为其提出确立核心内容、创新表达方式、丰富话题选择等创新路径。

    2025年07期 v.41;No.272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时代新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姚美妃;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先进代表,在学生群体中起着榜样示范作用,是充分发挥校园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缩影。新形势下,立足“时代新人”培育目标,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深度创新的内在需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坚持“一个中心”,强化政治引领的核心地位,围绕党员发展的“三个关键阶段”,夯实育人基石,抓实教育培养过程的“三个重要平台”,全方位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与示范引领能力,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

    2025年07期 v.41;No.272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沈雅晨;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为核心依托的新质生产力,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提供了强大动能,这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教育与时俱进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所构建的“信息化场景”“数字化平台”“智能化表达”,极大增强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性、持续性、日常性和及时性,有力推动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发展。然而,新质生产力所营造的数字化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理想信念教育的信息传递质量和信度,削弱了常态化教育的温度,并制约了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新质生产力既为理想信念常态化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校应在新质生产力赋能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导向和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价值意蕴,探索科学合理的教育策略。

    2025年07期 v.41;No.272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

    蔡彦丽;

    互联网作为一种高速信息传播工具,凭借信息的海量性、影响的深远性、传播的即时性,对大学生行为方式、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从思政教育的育人逻辑、网络思政教育的要点及问题入手,提出丰富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及加强评价体系建设等策略,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感染力及说服力。

    2025年07期 v.41;No.272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时代大学生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析

    王晓光;黄雯雯;

    改革开放精神凝结了几代人不懈探索的心血,汲取了改革开放历程中弥足珍贵的经验,体现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新时代大学生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对于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用改革开放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既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提供精神助力,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指引,还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精神滋养。新时代大学生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可以将其融入学校思政课程中、渗透进校园文化建设中、贯穿在社会实践过程中。

    2025年07期 v.41;No.272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校归国留学教师思想政治引领的路径研究

    孙新;

    全面强化新时代高校归国教师的思政政治引领工作是推进高校思政一体化、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实施教育强国战略的题中之义。新时期高校归国教师群体呈现“高、精、尖”的特点,但该群体在思想政治水平提升中也呈现三维“二重矛盾”。本文从强化组织建设,做好思政教育引领“掌舵人”;优化制度保障,筑牢思政教育引领“防火墙”;创新教育方式,链接思政教育引领“主脉络”三个层面提出路径,努力提升高校归国教师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5年07期 v.41;No.272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共产党宣言》中“人的解放”思想的三维透视

    边嘉慧;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其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解放的思想资源。“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彻底的决裂”指向物质生产的解放,物质生产的解放是其他一切类型解放的基础和前提。“和传统的观念彻底的决裂”指向精神解放,精神解放是解放的必要条件。共产主义革命是真正的政治解放,是解放的现实路径。由此,《共产党宣言》呈现出内在关联的三种解放交织的多维图景。

    2025年07期 v.41;No.272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创新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理论体系路径研究

    王超;

    在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的竞争从根本上是行业人才的竞争,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力量,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棒者的前沿阵地,始终将大学生的德育培养放在开展一切教育工作的首位,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则在其中承载着重要的任务。在高校中开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创新工作,是其锚定目标方向,拉近教育距离,打破传统教育滞留的壁垒和束缚的关键举措,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保持大学生思想正确先进,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

    2025年07期 v.41;No.272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语言·文学·艺术

  • 话语-历史分析视角下中国主流媒体转基因议题话语分析

    杨欣源;薛亚红;

    转基因技术近年来成为公众关注和争议的焦点,中国主流媒体对转基因议题的话语建构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本文基于话语-历史分析法,借助语料库分析工具,探究中国主流媒体转基因议题话语的主题、话语策略及其深层的社会历史语境。研究发现,中国主流媒体报道转基因议题时,主题全面涵盖农业、种业、科技等多个领域。运用命名和述谓策略将转基因议题建构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性任务;通过论辩策略展现转基因技术的实际效益和全球化种植趋势;采取视角化策略,凸显转基因技术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在社会历史语境中,国家战略支持与舆论中的偏见相冲突,影响其话语建构。

    2025年07期 v.41;No.272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融媒体时政新闻语类语篇的多模态文体研究

    张铭明;刘霞;

    融媒体时政微视频是一种新媒体新闻语类,语类结构和多模态文体特征明显。本文结合多模态功能文体学和新媒体新闻语类研究,以具体实例分析时政微视频语类结构成分下模态的前景化和协同机制以及语篇文体的制约因素,为多模态语篇分析和融媒体新闻语类研究带来启示。

    2025年07期 v.41;No.272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多模态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赵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模态教学理论逐渐被应用于大学英语教育中,并展现出其在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方面的巨大潜力。文章聚焦于多模态教学在大学英语中的创新实践,探讨了其通过多感官刺激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推动个性化与差异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同时,针对教师技能滞后、资源配置不均、教学设计复杂及学生适应度差异等挑战,本文提出了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强化教师培训、优化资源配置及完善评估反馈等创新策略,以推动多模态教学在大学英语中的深入应用与持续发展。

    2025年07期 v.41;No.272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当代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趋势与跨界融合实践

    王福云;

    在全球化、多元文化的交融中,传统小提琴技艺与现代技术、数字化手段相结合,不仅推动了演奏方式的多样化,更促成了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深度融合。通过电子设备的运用和音效处理,小提琴在表现力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逐渐超越了传统音乐会的界限,进入了流行音乐、电子音乐、影视配乐及游戏音乐的广阔领域。本文从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历史演进出发,探讨其在现代技术革新和跨界融合中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技术手段对小提琴表现力的提升、个性化风格的兴起及观众需求变化对表演形式的深刻影响,最终展示了当代小提琴艺术在与其他艺术领域融合中的广泛应用与创新实践。

    2025年07期 v.41;No.272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民族音乐文化在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融合与创新

    唐超;

    在历史长河中,民族音乐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流行音乐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民族音乐文化融入流行音乐创作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文化认同与审美差异、技术融合、市场推广以及创新与发展的需求,以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音乐作品。通过深入挖掘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技术创新推动音乐融合、精准市场定位提升融合效果以及教育普及奠定融合创新基础,能够实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有机结合。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还能为流行音乐注入新的活力,创造出更具民族特色和现代感的音乐作品,从而推动音乐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2025年07期 v.41;No.272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国音乐剧民族化发展背景下演唱审美性与技法革新思考

    李晓妍;

    音乐剧最早诞生于十九世纪末并在二十世纪初的西方国家,在欧美地区经历了百年沉浮逐渐发展成为兼具娱乐性与商业性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在二十世纪末传入中国,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大环境下,音乐剧这一“舶来品”顺应了时代潮流进一步发展。时至今日,这一外来艺术形式早已被赋予了更多的民族性内涵并发展成为富有中国美学特色的艺术门类。本文将从音乐剧艺术审美思索、演唱思维构建、演唱技法多元创新三个维度探索新时期中国原创音乐剧民族化发展下演唱技法的审美性特征及未来走向,力图为今后的中国音乐剧发展尽绵薄之力。

    2025年07期 v.41;No.272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传统美术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

    邹灵;

    当前,传统美术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愈发受到重视,成为提升设计独特性与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通过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设计师能够创造出既符合当代审美又具有文化深度的作品。本文探讨了传统美术元素的定义及其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应用与创新的多种策略,旨在强调传统美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呼吁设计师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

    2025年07期 v.41;No.272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冰雪体育运动中的康复技术与训练方法研究

    李鑫;

    近年来,冰雪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凭借独特的魅力、挑战性以及广泛的参与度,已经成为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冰雪体育运动也因其高风险性,尤其是足踝、肩关节、膝关节等部位的损伤,给运动员的训练和职业生涯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优化冰雪体育运动中的康复技术和训练方法显得尤为迫切。本文深入探讨了冰雪运动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科学应用康复技术,并提出了训练方法的优化策略,旨在维护冰雪体育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推动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7期 v.41;No.272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刘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体育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愈加重要。研究表明,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还在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提升情绪稳定性。同时,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能够促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形成良性循环。然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学资源不足、课程内容单一及学生参与动机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加强体育教学资源建设、改革课程设置、提升学生参与度等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协同发展。

    2025年07期 v.41;No.272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体育健身与音乐融合创新探究

    刘沐景;罗静;

    随着全民运动的广泛开展,体育健身事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体育健身作为一种挥洒性、挑战性和宣泄性的体育表现形式,与音乐中的慷慨旋律和激昂节奏间存在共通性,通过将体育健身与音乐间有机融合,能够使体育健身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具体从体育健身与音乐的概念和关系着手,对音乐在体育健身中的可行性及重要性做出阐述,相应提出体育健身音乐融合创新步骤及方式,以期提供相关研究借鉴和参考。

    2025年07期 v.41;No.272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体育综合格斗对高职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影响研究

    屈豪;

    随着体育综合格斗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度较高的运动项目之一,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积极影响备受关注。通过有氧与力量训练,格斗运动可增强学生体能、灵活与协调性,更在锤炼心理韧性、提升自信及提升社交能力方面成效显著。但随着参与者增多,运动伤害、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等问题逐渐凸显。文章剖析了体育综合格斗对高职学生身心的双重影响,并提出涵盖知识普及、文化传播、安全保障、课程优化、教学创新等全方位的推广策略,力求科学推动该运动的发展,助力学生身心全面成长。

    2025年07期 v.41;No.272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应用研究

    李杰;

    本文探讨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应用,分析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总结了当前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并深入探讨了其在设计实践中的创新性应用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焕发新的生机,促进建筑设计的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2025年07期 v.41;No.272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人文·社会

  • 新时代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困境与进路探究

    钱美淇;孔凡瑜;

    乡村生态振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键所在。然而,我国乡村生态面临农民生态意识淡漠、生态政策体系不完善、乡村环境治理成效不足等一系列挑战,对乡村生态振兴的实现形成了制约。本文结合现有困境,提出夯实农民生态意识以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优化乡村生态政策体系建设以澎湃生态政策活力、提升乡村环境治理质效以建设宜居宜业乡村等进路,以期能为乡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范式,助力中国特色乡村生态文明新局面的开创。

    2025年07期 v.41;No.272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及实践

    杨朵;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文章通过详细剖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构建的政策框架,同时融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清晰勾勒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发展路径。研究揭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剩余价值理论的绿色经济发展和基于马克思主义全球视野的国际生态合作等方面,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为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5年07期 v.41;No.272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社会工作团队参与老年人能力评估的可行性研究

    杨明伟;王宇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老年人服务需求也日益多样化。老年人能力评估作为确定老年人服务需求和服务类型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社会工作团队是专业的社会服务提供者,在老年人能力评估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本文以沈阳市为例,对社会工作团队参与老年人能力评估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社会工作团队参与老年人能力评估的具体路径。

    2025年07期 v.41;No.272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儒家生命观引领下青少年的生命教育现状与重构

    孙铭蔚;史仁民;

    生命教育不仅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乎个体生命意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者对生命教育进行了持续性的探索,发现青少年生命观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生命意识淡薄与生命价值观缺失。生命教育困境主要表现为:生命教育内容的单一、教学形式的固化和师资力量的匮乏。儒家思想中的生命教育理念为现代生命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结合儒家生命观,本文提出未来生命教育的发展路径,融合传统文化、回归自然教育、强化师资,旨在构建中国特色生命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珍视生命、全面发展,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

    2025年07期 v.41;No.272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现代化视域下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路径研究

    郑雅文;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指明了基层治理方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治理能力提升。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我国乡村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如群众参与性不强、法治思维不强、智慧治理水平有限等。围绕讲好政治、强化法治保障、激发自治活力与赋能“智治”四个方面,提出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的路径,旨在为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与全面振兴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7期 v.41;No.272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师范专业小学全科教师乡村文化认同与提升策略研究

    胡正妍;

    本研究以量化分析为基础,探讨师范专业乡村小学全科型教师乡村文化认同现状及提升路径。基于乡村文化认同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采用问卷调查某应用型大学105名师范专业学生,对其进行测试,并通过方差分析揭示不同年级学生在乡村文化认同总体情况和情感认同上的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学生乡村文化认同与培养现状总体情况中等偏下,且在乡村文化认同行为维度与培养目标方面需提升培养意识并配套设置相关活动。研究认为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培养目标的优化,提升师范生的乡村文化认同,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支持。

    2025年07期 v.41;No.272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PDCA的高职院校绩效管理路径探索

    杨萍;赵勇;

    目前,高职院校的绩效管理主要集中在计划和执行阶段,包括绩效目标设定、计划制定、执行监控,处于管理后端的反馈和改进相对薄弱,尤其忽视了改进(Act)这个核心环节,导致绩效管理不能形成有效闭环。PDCA从绩效计划、执行、反馈和改进四个环节入手,可以实现全程、全员、全覆盖的闭环绩效管理。文章以安徽T学院为例展开研究,期望通过对现状、路径的研究能为类似院校提供借鉴。

    2025年07期 v.41;No.272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压力分析与调节中的应用

    杨景涵;陈梦;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多,人工智能技术在心理压力的分析与调节中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可以有效实现个性化的心理干预与危机预警,助力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本研究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现状,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压力分析与调节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建立心理健康数据库、开发智能心理健康评估系统等应用策略,以便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7期 v.41;No.272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统战工作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研究

    陈甜甜;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多元文化的交融,高校统战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统战工作需要应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还需寻求创新路径以促进校园内的和谐共处。文章探讨了多元文化环境下高校统战工作的创新机遇,如文化交融带来的新视野和资源丰富的活动形式。同时,分析了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沟通难题及价值观冲突对凝聚力的影响。针对这些挑战,文章提出了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更新统战工作理念、融合新媒体技术和强化队伍建设等创新路径,以提升统战工作的有效性与适应性。

    2025年07期 v.41;No.272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数字化转型与建设研究

    王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数字化转型与建设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与管理效率的关键途径。通过分析学生管理工作需求与背景,进一步阐述了数字化转型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困境,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数字化建设措施,包括强化数字资源整合、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等;以期为新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7期 v.41;No.272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思政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

    姜良琴;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作为需要新人才。大学生是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先锋力量。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肩负起为国家、民族、人民繁荣富强而奋斗的责任及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的教育形态,它通过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方法,以科学的视角看待社会主义发展,并自觉参与社会建设。学校应发掘思政教育的优势潜能,帮助学生从价值观、理想信念、自身发展等维度提升社会责任感。为此,文章结合思政教育与社会责任感的理论内涵及关联,针对大学生责任感培养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策略。

    2025年07期 v.41;No.272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俗体育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张蝶蝶;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俗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可为乡村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承注入新动力,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分析融合的时代价值与实现路径,探讨面临的融合度不深、创新不足、人才缺乏等困难。进而提出加强产业深度融合、增强创新驱动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策略,以推动民俗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为乡村带来新机遇,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协同进步。

    2025年07期 v.41;No.272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教育理论与实践

  • 基于四螺旋理论的商务英语双创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程荣;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新文科理念的发展,商务英语双创人才的培养需求日益迫切。本文运用四螺旋理论和生态机制,构建学校、企业、政府、协会联动协作的闭环生态体系,以黑龙江财经学院为例,为商务英语专业双创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路径及解决方式。

    2025年07期 v.41;No.272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人工智能辅助下的日本汉诗鉴赏与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贾鹤;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进步,传统的日本汉诗鉴赏与教育方式正迎来深刻的变革。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日本汉诗鉴赏与教育领域的潜在应用及其价值,并针对如何利用先进技术增强汉诗的审美感受与学习效率,提出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策略。期望通过创新手段,能够极大地提升人们对汉诗的理解。

    2025年07期 v.41;No.272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张雅洁;

    新时代高校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及文化认同感,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及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本文从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原则出发,深入分析当前高校美育面临的困境,并结合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现实问题,提出丰富课程内容、加强师资培训及外部资源的引入等多项举措,为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内在支撑及教育参考。

    2025年07期 v.41;No.272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崔轶婷;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对培育具有优秀素养及文化素质的高水平人才有着促进作用。文章通过探究大思政教育背景与要求,解析高职英语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同时,根据英语教学中的内容创新能力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以加强教材、教学内容创新、引入互动式学习方法为核心制定科学实践策略。以期为大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41;No.272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高职英语课程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陆云峰;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智慧源泉。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增强学生跨文化交流及学习能力。本文通过分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背景及教育应用意义,探究新时期高职英语教学困境,并结合当前教育问题制定多种教育实践策略,通过加强文化主题模块设计及开发文化创意教学项目等,不断深化教育实践创新,为新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更好融入高职英语课程设计提供新思路。

    2025年07期 v.41;No.272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陈立新;程慧;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三全育人”理念出发,探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本文提出了深化教学设计、丰富课程内容、强化师资培养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等一系列具体的建设策略,旨在促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研究表明,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推动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5年07期 v.41;No.272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施润棋;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就是要不断引导学生自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探索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以认知教育为基础、以情感纽带为重点、以意志培养为关键、以自觉行动为回归,从而形塑学生对于自我公民身份意识的认知,通过运用政治仪式身份意识塑造、课程思政教育赋能等实践理路,逐渐构建“知情意行”视域下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多维度育人体系。

    2025年07期 v.41;No.272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OBE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研究

    孙亚敏;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OBE教育理念是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OBE教育理念强调以学习成果为核心,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融入思政教育的大学英语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能够提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本研究提出了四个关键的教学实践策略,即确立学习成果目标、选择个性化教学策略、建立多元化考核策略以及实施阶梯式自我参照评价,以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并促进思政教育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吸收。

    2025年07期 v.41;No.272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低碳经济与管理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王震;

    当前,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教学中越来越受青睐,很多专业引入了该技术,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虚拟仿真教学体系和模式。实践表明,虚拟仿真教学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潜力,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了教学质量。本文探讨了虚拟仿真技术在低碳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构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研究生虚拟仿真教学模式。

    2025年07期 v.41;No.272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研究

    李荣峰;柴玉红;张秀丽;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教学体系,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法治实践能力,是社会工作专业适应时代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实现本土化的必然过程。本文通过深入剖析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与社会工作的内在关联,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重要意义,探索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教学的实践路径,即构建理论框架、深化伦理教育、创新方式方法、强化法治实践能力等,以此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工作的发展。

    2025年07期 v.41;No.272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化时代OBE理念引领下的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喻辰捷;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型。特别是在思政课程的教学中,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引入,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OBE理念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提升课程质量,优化学生学习过程,进而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文章探讨了OBE理念对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面临的挑战以及实施策略,旨在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通过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支持,OBE理念能够促进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评价体系的创新,推动思政课程的深入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2025年07期 v.41;No.272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师范类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融入师德师风的实践探索

    陈晓燕;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师德师风教育,使语文课程从单纯的语言训练拓展为兼具职业价值引导的育人平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本文在理论层面借助建构主义理论、文化传承理论及职业认同理论,探讨语文课程在师德培养中的深层机制,并进一步剖析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从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优化及评价体系改革四个方面提出实践路径,旨在通过构建递进式的师德培养体系、引入典型教育文本与案例、采用情境教学与互动式学习方式,并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使《大学语文》课程真正成为塑造高素质师范生的重要依托。

    2025年07期 v.41;No.272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姚静静;

    随着科技与数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培养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革。为此,立足于数字化转型背景,以高校《市场营销学》为案例,针对其目前的教学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面提出教学改革的具体设计思路,最后提出改革建议,以期促进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数字化转型,培育能够适应数字时代的市场营销新人才。

    2025年07期 v.41;No.272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场域视角下高校思政课学生“弱参与”行为研究

    陆珠希;钱光辉;

    高校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思政课的课堂实效影响着育人功能的发挥。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高校思政课课堂场域内呈现的“有始无终”“有名无实”和“有形无神”三种类型的“弱参与”行为及背后隐匿的惯习逻辑。从师生关系、价值激励和环境氛围等方面探索实践理路,以期敦促学生回归课堂、参与课堂、融入课堂,真正提升思政课授课实效,将育人功能落到实处。

    2025年07期 v.41;No.272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张宏虹;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重任。然而,当前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一语言技能偏重、缺乏跨学科融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不足、实习实践机会有限以及创新与国际视野培养不够等。通过强化语言与综合素质、促进跨学科融合、深化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实习实践平台及激发创新思维等策略,有助于推动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

    2025年07期 v.41;No.272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我革命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陈伟艺;

    自我革命精神是政党永葆先进的鲜明品格,也是个人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净化、完善、革新、提高”的丰富内涵,是新时代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把自我革命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焕发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和活力,激发当代医学生自觉投身健康中国建设和担负民族复兴的责任使命,开创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2025年07期 v.41;No.272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

    汪莉萍;高雷雷;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使命,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普遍存在缺陷,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切实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效性,需立足新时代下社会需要、学生需求,对课程不断探索,切实发挥“形势与政策”立德树人主渠道的重要作用。

    2025年07期 v.41;No.272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思政教学信息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孔令轩;

    本文探讨了思政教学信息化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分析了当前思政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阐述了信息化改革的必要性。然后,详细介绍了信息化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的融合。接着,探索了几种信息化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和微课与慕课的应用。随后,分析了信息化改革对思政教学的积极影响,如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师生互动。最后,讨论了信息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思政教学的信息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推动思政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2025年07期 v.41;No.272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史”融入高职日常思政教育的价值、困境及路径探究

    王超;

    在高职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四史”,不仅可以推动高职思政教育工作改革创新,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当前“四史”融入高职学生日常思政教育过程中面临着融合度不高、教育方法单一化、互动性和实践性不足等问题,需要立足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优化,增进“四史”与学生思政教育联系的紧密度,提高高职学生日常思政教育水平与质量。

    2025年07期 v.41;No.272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尹超群;

    在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亟需创新与变革。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翻译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研究发现,传统翻译教学过于注重语言转换技巧,忽略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新的教学模式应整合项目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构建“学习者中心”的教学体系。研究表明,基于核心素养的翻译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推进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7期 v.41;No.272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挑战与策略探析

    刘升乔;孙小涵;袁慧玲;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推进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文从认知困境、实践困境、本领困境三个维度分析了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并提出了理念创新、方式创新和组织创新破解思路,通过加强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体系、内容、队伍育人要素,探索适合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新路径。

    2025年07期 v.41;No.272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分析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郭然森;徐晓杰;

    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历来是高考重点,近五年来,该类试题呈现出选材多元、题型灵活、深广度并重、注重批判性思维及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引导的特点,与新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高度契合,有效发挥了新高考在教育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与育人价值。本文结合2019—2023年全国Ⅱ卷高考阅读试题特点,探讨了试题功能及教学策略,包括创新利用教材、情境化设计及家国情怀融入等,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并促进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

    2025年07期 v.41;No.272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专业认证视域下小学英语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毕丹;

    本文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视角探讨了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路径与措施。从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出发,结合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实践措施,旨在优化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质量,推动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7期 v.41;No.272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混合教学模式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李佳晔;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混合教学模式逐渐应用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为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文章探讨了混合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分析了当前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应用、教学设计、评价体系以及师生互动等方面的挑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如提升技术设施、改进课程设计、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和增强师生互动,以期推动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的设计人才提供坚实基础。

    2025年07期 v.41;No.272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职业教育与技术应用

  • 数据驱动教学转型的模式及路径优化研究

    杜瑞雪;张丽淑;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数据驱动的教育数字化转型逐步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本研究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三个维度深入剖析了数据驱动教学转型的内在逻辑。结合具体经济类专业,分析其在教学转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通过探讨详细的路径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数据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推动经济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025年07期 v.41;No.272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职普融通背景下中职多模态教育数据的分析与应用研究

    曾宪根;

    随着职普融通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多模态数据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加强。文章综合课堂录像、在线学习数据、考试成绩等多源信息,深入探究了数据收集、处理及分析的全流程。基于文本挖掘、图像分析及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深入分析学生学习行为与教学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多模态数据分析有助于学校实施个性化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并构建以数据为基础的教育决策体系,从而有效响应职普融通背景下中职教育的创新需求,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2025年07期 v.41;No.272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PBL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中的应用探究

    唐冰瑶;

    随着学前教育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传统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显不足。P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问题解决,在高职学前教育中备受瞩目。文章探讨了PBL的应用价值,如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技能融合、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及强化创新思维等。同时,也剖析了实施中的难题,如学生自学能力差异、教师角色转变难、资源技术支持不足等,并提出了优化教学、加强师资培训、整合资源及改革评价等策略,旨在为高职学前教育中的PBL实践提供有力支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

    2025年07期 v.41;No.272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朱耀武;田定康;

    全球科技日新月异,传统工科教育已无法适应新兴产业的需求。新工科理念应运而生,通过跨学科融合和技术创新,力求培育出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工程人才。文章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及其实践意义。通过融合智能制造、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创新教学方式,课程改革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契合现代工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本文也剖析了改革的具体策略与路径,为课程的持续优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2025年07期 v.41;No.272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智化”背景下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江梦楚;

    在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新科技背景下,财务数智化转型势在必行,是数字中国建设、数智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也应及时变革,予以创新。在阐述“数智化”背景下财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发现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着课程配套设施更新不及时、课程教学创新意识不足、教师教学思维转型效果不佳、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课程教学体系、革新教师教学意识、提升教师的“互联网+”教学能力、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等创新策略。

    2025年07期 v.41;No.272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背景下法律专业教师教学团队建设与课程改革

    卢璐;

    在课程思政的视角下,法律专业教育正面临全新的改革要求。课程思政的融入不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显著的价值和意义,也是法律专业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法律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深度尚显不足,亟需进一步加强。为此,学校应基于课程思政赋能法律教育的必要性,从法律专业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求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分别提出团队建设与课程改革等方面的策略,以提升法律教师的政治素养,促进思政教育与法律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5年07期 v.41;No.272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策略研究

    秦为径;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行业正以独特的魅力和巨大潜力,日益成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力量。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作为培养电商人才的重要平台,其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电商行业对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应结合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引入混合教学模式,探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如构建线上电商实践平台、营造线上协同育人格局和完善线上线下教学交互机制等,旨在提升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实效性。

    2025年07期 v.41;No.272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职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融合

    魏亚婷;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可以增强教学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针对审美教育展开论述,分析了在高职教育中审美教育的价值,探讨了高职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融合的原则,提出了将美育融入教学内容、借助情境教学开展美育、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美育、落实互动式审美教育、构建美育评价体系的融合策略,希望能够为高职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41;No.272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思维可视化视域下融合产教思维的中职生物教学研究

    王文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生物教学面临诸多挑战与发展机遇。本文基于思维可视化理论,结合产教思维,旨在探索其在中职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通过分析思维可视化的定义、发展以及产教思维的内涵与特点,探讨两者的关联性,并评估当前中职生物教学的现状,深入讨论了思维可视化在中职生物教学中的教学价值、工具技术及其具体应用案例,融合案例研究,展现可视化融合产教思维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提出了相应的启示与反思。本研究期望通过对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为提升中职生物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025年07期 v.41;No.272 21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朱庭伟;

    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凸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愈发显著。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亲身体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其理论基础、应用价值以及实施方式,为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参考,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

    2025年07期 v.41;No.272 214-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张宏炜;

    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职业素养对职业竞争力、职业成长、职业转型及职业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当前职业教育面临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对接不紧密、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评价体系单一及数字化技术应用不足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对接、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改革及数字化技术应用等创新策略,以期为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41;No.272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职业院校音乐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林睿晶;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音乐课程思政对于深化美育改革、实现职业教育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唢呐曲《百鸟朝凤》为例,通过“挖掘思政元素、融合思政元素、优化教学模式”三个方面,阐述职业院校音乐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旨在将显性的音乐教学内容(如音乐鉴赏、声乐传唱、音乐实践)与隐性的思政教学内容(如审美观念、情感态度、道德情操)有机结合,形成可推广的教学范式,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品格塑造。

    2025年07期 v.41;No.272 22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在高职婴托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顾葳蕤;

    基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职婴托专业需探索“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结合婴托专业岗位需求,构建了职业岗位为导向型“岗课赛证融通”培养体系,以课程改革、大赛实践和职业证书为载体,探索融通路径。在具体实践中,重点从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重构、实训项目设计、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推进实施,有效提升了婴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

    2025年07期 v.41;No.272 223-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等专科学校校企合作管理机制的现状与改进策略探析

    张继驰;

    高等专科学校校企合作作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管理机制上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等专科学校校企合作管理机制的现状,探讨合作模式、管理体制、利益分配、沟通协调以及成果评价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动多元合作模式、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利益分配、加强沟通协调以及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的改进策略。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探讨,旨在为提升校企合作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高等专科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2025年07期 v.41;No.272 226-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佳育;赵洪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领域,网络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尤其在网络安全建设方面,网络的隐蔽性、交叉性、关联性的特点已使其成为当下校园安全建设新型主要变量。高职院校在此方面找出现存的问题和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在当下校园安全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025年07期 v.41;No.272 229-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